2018-01-04

行业资讯

字相·书法字体设计解析

接下来我先分享一下我在书法和设计方面学习的小小心得体会吧,我正式对汉字和书法产生兴趣也要从十年前开始算起了,由于学生时代很难有条件系统规范的学习书法,所以也仅仅是断断续续坚持到现在,勉强有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暂时称之为“新中式字体设计”。有新就有旧,旧中式字体属于民国时代以及民国以前的字体、包括榜书、包装、字号、印刷体、平面广告字体等,如:

新中式是由旧中式演变创新而来,主要延续了汉字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内涵,并在当代文化崛起的背景下形成新的审美潮流和设计趋势。这里主要带大家一起深入交流一下新中式字体设计。

图片2.png

图片3.png

?

【繁简混用】

图片4.png

网络上搜集了几个笔顺错误的作品:

笔顺是个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汉字楷书和行书的笔顺是不同的,如“王”字,楷书的笔顺为“横—横—竖—横”但在行书中的笔顺应是“横—竖—横—横”,按照这个笔顺写出来的字别有一番韵味,类似的汉字有:至、玉、主、生。

还有一些特殊的笔顺很有趣,作为设计师需要有所了解,比如“左”和“右”两个字的前两划笔顺是相反的,“左”和“在”的笔顺相同,“右”和“有”的笔顺相同,如果从篆书来查找根源的话就很容易明白其中的玄妙,所以博大精深的汉字,笔顺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

【识别性】

以下找了几个因为所谓“个人风格”而导致识别性较低的案例,括号中是对应的注解:

当然,也存在文化素养不够的人对草书汉字不认识而误以为是书写者的问题,作为设计师更应该能认读和书写,这需要全民提高汉字的文化素养,如以下优秀案例:

【错别字】

图片9.png

先看“铁观音”的“观”字,繁体写法为“觀”,简体写法为“观”,并不存在图中第③个字的写法,但设计师们却已中毒太深。

金毫红茶,是一种产于广东英德的条形红茶,金“亳”红茶难道是一种产于安徽的茶?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这是一个不算太常见,但时有发生的问题,也是新生代设计师经常存在的问题,在所谓“个性”的驱使和“创新”思维的驱动下,设计师手中的毛笔总是放荡不羁,盲目追求“霸气”、“力量”、“个性”而忽略了书法字体设计本身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字体会出现识别性差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字体内容与字体风格不匹配而导致了风格局限、字体应用场景狭窄的各种问题。

图片16.png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书法类字体设计师一般会因为个人原因形成固定的“风格”,我认为,最适合商业设计的风格应该是没有风格,遵循书法之法度的前提下寻求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姿态,如粗细的对比、圆滑或粗糙、不同场景不同书体的选用。由于不同群体的认知度也是不相同的,所以选用书体或风格的时候应有所区分和有所变化。

例如消费群体是儿童类或产品属于零食类的,那么风格就应该偏向笨拙、可爱、圆润、跳跃;

消费群体是女性或产品类型属于时尚、潮流,风格应偏向纤细、简约、温和、细腻。

假如没有消费群体之分,风格就应该根据产品的类型来定,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风格特性,不同的书法设计师有不同的创意来传达产品或服务的特性,这也是书法的魅力所在,切不可盲目、滥用书法字体。

关于书法字体风格这一主题,以后会单独用一个篇幅来专门探讨。

在这个快消、浮躁的时代,对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人来说,书法是最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的一项技能,更何况设计行业中衍生出来的“书法”字体:

第一是笔画松弛,行笔不够肯定,这需要长久的肌肉练习才能做到行笔稳健,入木三分。

第三是字体风格与文本内容不符,大多设计师都会写流行语、歌曲、人名、成语、品牌,但字体风格却千篇一律。

图片17.png

1、丰富书法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避免繁简混用、书体、笔顺混乱等低级错误。

3、突破个人风格,书体运用自如,风格上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而随方就圆。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亦自矜持亦任真,

亦知狗马常难似,

书法字体设计不只是线条的拼凑堆叠,也不是个人性格所左右的情绪发泄和意识的恣意放纵的媒介。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注重应用场景的变化、商业风格的需求来决定书体的选用和笔法的创意。在传统文化面前,先继承汉字在结构和笔法中衍生出的艺术美感精髓,再去谈书法字体的创新,只有这样,艺术才会永无止境。